技術文章 - 技術文庫
TECHNOLOGY

多晶矽料塊檢測技術


多晶矽的製造來源為矽砂,全世界每年生產數千萬公噸的金屬級多晶矽及冶金級多晶多晶矽,其中只有不到5%的冶金級多晶矽被純化成電子級多晶矽,其純度等級達12N以上。而依據SEMI M16與JEITA EM-3601A中均有規範多晶矽形狀、尺寸、純度、表面金屬汙染、外觀及包裝等,而我們主要針對多晶矽塊「表面金屬汙染」這個面向進行說明。


當多晶矽塊表面存在金屬汙染,這些受汙染的晶塊在長晶爐中融化、晶棒成長、晶圓到IC元件的過程中會引發deep-level缺陷,有害於IC元件上的應用(如造成漏電等)。所以在晶棒產出後都會進行監控,確認晶棒是否有金屬汙染,因為晶棒成長的特性,金屬汙染常在晶棒外圍被發現呈現甜甜圈狀(如右圖紅色區域所示)。


受限於檢測技術的關係,這個階段的汙染監控只能明確知道鐵汙染的程度,對於其他金屬汙染則無法得知;這種檢測技術只限定阻值大於1歐姆以上之晶棒,對於阻值小於1歐姆之晶棒則不適用。因此我們應將監控時機提前至投料前的多晶矽塊檢驗:在投料生產前,先對多晶矽塊進行金屬汙染的確認,以確保晶棒品質。


有個實際案例可以分享:某長晶廠在導入2nd source時,評估某國多晶矽製造商之產品。在前期評估料塊時,發現多晶矽表面金屬濃度高於原本使用的料塊,且後續投料試生產發現,其製成的晶圓在檢測上的表現也不如原本使用的料塊,最終判定此製造商所生產之多晶料塊無法被使用.這樣的前期檢測驗證避免了後續不必要的成本損失,包含了冗長的驗證時間以及不良晶棒產出的浪費.


那麼我們要如何檢測多晶矽塊的表面金屬呢?ICP-MS可以是個很好的解決方案.首先我們需要準備以下試劑:


  • 超純水(阻值>18.2 MΩ-cm)

  • 49%的超純等級氫氟酸(不純物濃度<10ppt)

  • 31 %的超純等級過氧化氫(不純物濃度<10ppt)

  • 69%的超純等級硝酸(不純物濃度<10ppt)

  • 蝕刻液(氫氟酸:過氧化氫:硝酸:18DI超純水)

作業流程如下:

最終可產出完整的數據報告,供客戶參照。


每根晶棒從投料到成長完成,所支出的成本(包含人力及物料)非常龐大,如在前段不仔細監控,一旦因原料關係而發生金屬汙染異常,將會導致莫大損失。


上濰科技可提供客戶超過40個以上的元素檢測結果(如下表標示),幫助客戶獲得更完整的資訊;若您有原物料的金屬元素檢驗分析的需求,歡迎洽詢!


上濰為您提供穩定可信賴的專業服務聯絡我們
諮詢信箱 x